
6月16日,由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藝評論上海戲劇學院基地主辦,上海電影家協會、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協辦的全國“2017年影視評論研修班”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開班儀式。
本屆影視評論研修班本著“重返校園,更新觀念,感悟時代,提升能力”的宗旨,以期培訓并建立一支覆蓋全國各地的優秀青年戲劇評論家隊伍。
據悉,本屆研修班從全國各地文聯、評協、相關高校推薦的53名青年戲劇評論家中,經過專家嚴格評選,擇優錄取了20名4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評論家。學員大多都有高校的副教授或講師背景。
“2017年影視評論研修班”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開班儀式
此外本屆研修班將與上海電影節形成互動關系,集中觀摩上海電影節的重要影片并及時發表,參與電影節期間多個產業合作論壇、主創見面會。研修班期間還會組織學員參觀考察上海電影博物館和車墩影視基地,深度接觸城市電影文化和電影產業。
“工作坊”成為本屆研修班的主要教學模式。除了著名文藝評論家和電影人的系列學術講座,該研修班以戲劇評論寫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全程進行師生互動式教學,由若干資深教授帶領學員結合上海電影節影片觀摩進行討論和評論寫作。
上海文聯專職副主席秘書長沈文忠談到了評論班的初衷:目前中國影視產業發展發展迅猛,影視評論也日益成為影視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豆瓣評論事件成為社會公共的現象級事件,影評水軍更是成為社會公共用語,影視評論已進入一種新的常態,有喜有憂,憂大于喜,它必須面對新常態和新問題——一是泛知識分子和全民知識分子時代的到來,人人堪稱知識分子,人人可以發表評論觀點;而互聯網的進入這是掀起電影的改朝換代,互聯網有自媒體的發展,發表文藝評論極為便利和迅捷,也就成為評論民粹主義的溫床。影視評論成為資本的說客、鼓手乃至打手,以電影而言,其龐大的宣發經費就包含著一塊購買評論水軍的經費,文藝評論就成為資本的雇傭軍。因此此次舉辦影視評論研修班意義重大,值得期待。
中國文聯中心副主任周由強則指出,評論在國家的文藝當中要發聲,要有穿透力和影響力,青年評論家的力量不可小覷,而且需要大大地加強,所以我們這兩年對于評論文藝人才加大了力度。
導演胡雪樺更“性情中人”一些,呼喚評論者的精英視角。“如果沒有精英文化的領導,如果沒有評論家犀利的觀點,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現在一片亂象,門檻低了,但是標準不能低。”胡雪樺談到自己的學生對于科班教學的困惑,“我們學生跟我講,胡老師你看王寶強都做導演了,我們還需要學習嗎?這話提得很深刻,人家王寶強沒讀幾年書,人家做導演了,還需要我們學校做什么,還需要學生干嗎?混嗎?博一個眼球博一個名聲就可以做導演了?而且票房很好,6億。但是你告訴我過去三年你能跟我舉出3到5部好作品嗎?真正能夠傳世的作品嗎?這跟這個時代真的不相符,所以我覺得我們任重道遠。”
上一篇:上海戲劇學院要在青島設分校 選址初定即墨開發區
6月16日,由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藝評論上海戲劇學院基地主辦,上海電影家協會、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協辦的全國“2017年影視評論研修班”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開班儀式。
本屆影視評論研修班本著“重返校園,更新觀念,感悟時代,提升能力”的宗旨,以期培訓并建立一支覆蓋全國各地的優秀青年戲劇評論家隊伍。
據悉,本屆研修班從全國各地文聯、評協、相關高校推薦的53名青年戲劇評論家中,經過專家嚴格評選,擇優錄取了20名4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評論家。學員大多都有高校的副教授或講師背景。
“2017年影視評論研修班”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開班儀式
此外本屆研修班將與上海電影節形成互動關系,集中觀摩上海電影節的重要影片并及時發表,參與電影節期間多個產業合作論壇、主創見面會。研修班期間還會組織學員參觀考察上海電影博物館和車墩影視基地,深度接觸城市電影文化和電影產業。
“工作坊”成為本屆研修班的主要教學模式。除了著名文藝評論家和電影人的系列學術講座,該研修班以戲劇評論寫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全程進行師生互動式教學,由若干資深教授帶領學員結合上海電影節影片觀摩進行討論和評論寫作。
上海文聯專職副主席秘書長沈文忠談到了評論班的初衷:目前中國影視產業發展發展迅猛,影視評論也日益成為影視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豆瓣評論事件成為社會公共的現象級事件,影評水軍更是成為社會公共用語,影視評論已進入一種新的常態,有喜有憂,憂大于喜,它必須面對新常態和新問題——一是泛知識分子和全民知識分子時代的到來,人人堪稱知識分子,人人可以發表評論觀點;而互聯網的進入這是掀起電影的改朝換代,互聯網有自媒體的發展,發表文藝評論極為便利和迅捷,也就成為評論民粹主義的溫床。影視評論成為資本的說客、鼓手乃至打手,以電影而言,其龐大的宣發經費就包含著一塊購買評論水軍的經費,文藝評論就成為資本的雇傭軍。因此此次舉辦影視評論研修班意義重大,值得期待。
中國文聯中心副主任周由強則指出,評論在國家的文藝當中要發聲,要有穿透力和影響力,青年評論家的力量不可小覷,而且需要大大地加強,所以我們這兩年對于評論文藝人才加大了力度。
導演胡雪樺更“性情中人”一些,呼喚評論者的精英視角。“如果沒有精英文化的領導,如果沒有評論家犀利的觀點,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現在一片亂象,門檻低了,但是標準不能低。”胡雪樺談到自己的學生對于科班教學的困惑,“我們學生跟我講,胡老師你看王寶強都做導演了,我們還需要學習嗎?這話提得很深刻,人家王寶強沒讀幾年書,人家做導演了,還需要我們學校做什么,還需要學生干嗎?混嗎?博一個眼球博一個名聲就可以做導演了?而且票房很好,6億。但是你告訴我過去三年你能跟我舉出3到5部好作品嗎?真正能夠傳世的作品嗎?這跟這個時代真的不相符,所以我覺得我們任重道遠。”